主題Guide | 美食Guide | 消閑Guide | 潮物Guide | 視聽Guide
內容搜尋

10 - 09 - 09

鄭慧演奏《彩雲追月》短片

李雲迪獲得了蕭邦鋼琴賽第一名,郎朗在柴科夫斯基音樂賽上拿了金牌,張昊辰又在今年的格拉賓國際鋼琴大賽上得了冠軍。近年,中國年輕音樂家在國際比賽上屢獲殊榮。

但說到交響樂,多少有點相形見絀。中國最著名的交響樂團,應數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和中國愛樂樂團,這兩個樂團雖然優秀,但是比起外國的頂級樂團來說還有一定距離。

近日,呂思清的小提琴獨奏會《梁祝》,在音樂愛好者當中成為了一個不小的話題,為他做鋼琴伴奏的,是主辦機構——中央音樂學院香港基金會主席鄭慧博士。「這次音樂會的目的,是為中央音樂學院新成立的『交響樂學院』籌款。」鄭慧說,「過去中央音樂學院有管響系,但是沒有獨立的交響樂訓練中心。提升這方面的訓練,有助於提高中國在交響樂方面的水平。」

交響樂講求的是團體合作,不是單打獨鬥。不禁令人想起柏楊的名言:「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一條龍,三個中國人加在一起就成了一條蟲」。有無道理?只能說見仁見智。但是這次音樂會的意義,卻顯得非常重要。

和朗郎相比,鄭慧的鋼琴路多了一段香港的插曲,她自言自己的脈絡是「北京——香港——美國」。在北京出生,6歲開始,跟隨中央音樂學院凌遠教授及趙屏國學鋼琴;後跟隨家人移民香港,進入香港音樂學院學習。1984年以14歲之齡,獲得了香港藝術節大獎。

坊間有時會稱她為「郎朗師姐」,原因是她和郎朗在北京是同一個老師,在美國又是同一個老師。1991年,鄭慧獲得全額獎學金,進入世界頂級的美國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修讀學士學位,和郎朗一樣師從該院院長格拉夫曼及教授利普金。

其後的經歷,更令人覺得有點「高不可攀」,1994年,她獲耶魯大學音樂學院深造碩士學位;1999年,師從著名導師基.卡力素,在紐約州立大學拿到了音樂演奏家專業博士學位。

一路走來,看似順風順水,其實卻有著外人難以理解的艱辛。去美國的時候,鄭慧已經是冠軍級人馬,但是她的老師曾經批評她「沒有從音樂裡面聽到故事」,一度令她有點沮喪,「有教授說,你覺得作曲家想你表達什麼?而這是我以前沒有想過的問題。」

鄭慧說:「內地的風格源自俄羅斯,比較注重技術,講究準確性。而美國則注重通過音樂來說故事」,所謂的說故事,其實就是內心的抒發。在大家技巧都很高的時候,講究的就是對於音樂的理解,也就是作曲家想演奏者表達的「感覺」。她花了3年時間,不斷自己去找「感覺」,最終給她發現了這種細膩,而又不能言說的妙悟。

找到「感覺」,令鄭慧的造詣更進一步。她獲獎無數,最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甚麼國際大賽冠軍,而是只得了季軍的美國德州京士維爾(Kingsville)國際青年大賽。「國際比賽都會有老師跟去,好像奧運會的教練一樣。但那次沒有,任何事情都要自己決定,結果雖沒拿到第一,卻令自己成熟了很多。」鄭慧雖然是老師,卻主張跤要自己摔。

近年,鄭慧已專注於教學,超過六成的時間,都花在演藝學院和中大學生身上,為的是發掘有天份的年輕人,培育更多將來的音樂家。

很多人都會習慣地說,香港人學琴有點功利,很多父母要孩子學琴都是為了升上名校。鄭慧不否認,但她卻不同意因此斷定香港是「文化沙漠」。

「喜歡音樂是最重要的,小孩子都喜歡玩,鋼琴家的人數不會很多,國際冠軍更加只有一個,沒有必要去強迫小孩子學鋼琴」,她覺得香港的鋼琴氛圍其實相當不錯,香港中西文化並存的地方,介乎內地的「技巧」和美國的「感覺」之間。

早年香港受到英國的影響,彈鋼琴就是「唱心聲」,就算剛開始學鋼琴的小孩子,也注重教他們用音樂抒發自己的感情。近年來,香港在技巧方面也不斷提升,「演藝學院學習的學生不但基礎功相當扎實,而且很熱愛音樂,這點相當難得。因為如此,鋼琴並沒有幾歲開始學的問題,只要是喜歡音樂的,什麼時候開始學習也不會遲。」不過她也補充,「如果想在國際賽上得到好的名次,就需要提早開發手的機能,可能5歲開始學起會比較好。」

適逢《梁祝》首演50年,頭炮自然已經吸引了不少關注。《梁祝》是中國自己的小提琴協奏曲,由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何占豪和陳鋼創作,其旋律來自越劇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可謂中西結合的經典鉅作。

《梁祝》在1959年公演的時候,已經引起了全國性的轟動。其後傳到海外,經歷六十年代俞麗拿、八十年代的西崎崇子、九十年代中以後的呂思清三位最著名代言人的推廣,已經享譽中外。有人評價道:「凡是有太陽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梁祝》。」

晚會的其他六首曲子,也是鄭慧的心頭好:「我們特別選了三首中國的曲子,分別是《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陽光照耀塔什庫爾幹》和《梁祝》,而壓軸的是《卡門幻想曲》,因為是募捐活動,因此特別挑選了一些聽眾很熟悉的曲子。」

「呂思清的演出,在近年又有飛躍,更見成熟」鄭慧補充:「因此這個晚會一定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由作曲家何占豪與陳鋼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面世至今已歷五十載。經歷六十年代俞麗拿、八十年代的西崎崇子、九十年代中以後的呂思清三位最著名代言人的推廣,已成為享譽中外的作品。

為紀念《梁祝》誕生五十周年,「中央音樂學院香港基金」特請來著名小提琴家呂思清來港,與鋼琴家鄭慧合演這首傳奇巨作。作為《梁祝》最佳代言人,呂思清早前剛跟世界最頂級的維也納愛樂樂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過《梁祝》;今年一月,他亦與香港青少年管弦樂團(MYO)合作演出,使香港成為慶祝《梁祝》面世五十周年的首個城市;九月這個梁祝五十週年慈善音樂會,呂思清更會以其價值高達數以百萬美元計的稀世名琴演奏,並為基金籌款。

日期:2009 年 9 月18日(星期五)
時間:晚上八時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票價: $680、$320、$220、$180
門票於各城巿電腦售票網公開發售,折扣優惠及訂票2734 9009,節目查詢:2391 5201。如欲了解本基金,可瀏覽網頁www.ccomhk.org

優惠
全日制學生、六十歲或以上高齡人士及殘疾人士可獲半價優惠($680門票除外)
購買正價門票20張或以上8折優惠

購買正價門票10張或以上9折優惠

中央音樂學院香港基金慈善晚宴
日期:2009年9月19日(星期六)
時間:晚上八時
地點:THE MIRA HOTEL

鄭慧
香港著名鋼琴家,早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繼而取得美國費城寇蒂斯音樂學院學士學位、耶魯大學音樂學院碩士學位及紐約州立大學音樂演奏家專業博士學位;曾與莫斯科管弦樂團、丹麥奧登斯交響樂團、耶魯管弦樂團、香港管弦樂團等多個知名樂團同台演出,現任教於香港演藝學院及中文大學音樂系;二零零四年出任「中央音樂學院香港基金」主席。

中央音樂學院香港基金
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擁有六十年悠久歷史,貴為中國殿堂級最高府第,學院歷年來培育出無數出眾的國際音樂藝術家,如郎朗、譚盾、呂思清、劉思昆、黃安源等,為中國音樂事業發展的骨幹力量。「中央音樂學院香港基金」則成立於二零零四年,乃香港註冊的慈善機構。作為中央音樂學院在港的一個窗口,基金一直致力推動大中華地區的古典音樂藝術欣賞及普及,讓音樂融入社會各階層,並積極發掘具潛質的音樂人才,通過直接捐助、獎項、獎學金及助學金等不同方式,培育青年音樂英才。